摘要:現(xiàn)在距離考研越來越近,想必大家都在有序而緊張地復習中。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復習,今天幫幫為考新傳的同學們整理了外國新聞史的知識點
作者
佚名
摘要:現(xiàn)在距離考研越來越近,想必大家都在有序而緊張地復習中。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復習,今天幫幫為考新傳的同學們整理了外國新聞史的知識點總結,以供大家參考和復習所學專業(yè)課的知識,力求達到最佳的復習效果!
1、新聞信
是古代統(tǒng)治者采用的重要傳播方式之一。新聞信是指傳遞、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他是西方古代歷史上流傳最廣的手寫傳播形式。產(chǎn)生和發(fā)展于羅馬帝國時代。因為這個奴隸制國家幅員廣闊,是歐洲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
所以無論官方還是私人,都需要羅馬的消息,于是有人抄錄了政府公報,分送各地并領取薪金。新聞信主要流行于上層社會。有些記述了當時許多重大事件和人物,記錄了羅馬的生活、鄉(xiāng)村情況、以及民間習俗等。標志著世界上第一批職業(yè)新聞工作者的誕生,“新聞信”也成為世界上第一批新聞商品。
又稱“新聞書”。早在公元前五世紀,有一些居住在意大利羅馬的人,向另一些居住在遠離首都之地的人寫信提供新聞,并受到雇傭不斷地向商人和政治領袖寫信提供情報,還把機密的新聞信件的副本提供給一些有關的人。
2、威尼斯公報
歐洲的手抄新聞可能最早出現(xiàn)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也稱為《威尼斯公報》。十四世紀、十五世紀,威尼斯由于地理位置優(yōu)越,是當時西歐最繁榮的商業(yè)城市和交通、貿(mào)易中心。
各國商賈、達官貴人、金融客云集此地。為了滿足這些人對信息的需求,威尼斯出現(xiàn)了一批專門收集及傳播物價、商情、金融、交通、氣象、政治、軍事等各類信息的人。他們自己收集最新的消息,自己抄寫,自己發(fā)行,以此為職業(yè)謀生。
這些自集、自刊新聞為生的人,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職業(yè)新聞記者。
世界上最早有固定名稱的報紙。誕生于意大利威尼斯城。初為手抄。1566年開始單張印刷出售。不定期。以登載商業(yè)行情、航船日期、天氣變化等為主。——《中國百科大辭典》
3、安莎通訊社
全國報業(yè)聯(lián)合社(AgenziaNazionaleStampaAssociata,ANSA),縮寫音譯為安莎社,是意大利最大的通訊社,成立于1945年,總部設在羅馬。使用意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法語、英語對外發(fā)布新聞和評論文章。
安莎通訊社簡稱安莎社,1945年由意大利57家日報聯(lián)合組成,實際是半官方通訊社,總部設在羅馬。“客觀”和“事實素材”豐富是安莎社新聞的主要特色。
安莎社使用意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法語、英語對外發(fā)布新聞和評論文章。新聞內(nèi)容包括政治、經(jīng)濟、外貿(mào)和市場信息、旅游、文化體育、科技、社會等方面。
安莎通訊社全稱全國報紙聯(lián)合通訊社,簡稱安莎社,1945年由意大利57家日報聯(lián)合組成,實際是半官方通訊社。意大利政府部門和國家機關的重要新聞與消息,通常都是由它發(fā)布的。前身是法西斯統(tǒng)治時期的斯蒂法尼通訊社。(機構簡介)
該社總部設在羅馬,總社設有編輯部、行政部、人事部、商業(yè)部、技術部、電腦中心和攝影圖片部七大部,每天24小時用意、法、英、西4種文字向國內(nèi)外播發(fā)新聞。此外還發(fā)行宗教專題新聞稿和其它專題材料。其主要供稿對象是中美和南美地區(qū)。*(機構組成)
“客觀”和“事實素材”豐富是安莎社新聞的主要特色,它很少播發(fā)評論性新聞,一般通過取舍內(nèi)容來表達其觀點。新聞內(nèi)容包括政治、經(jīng)濟、外貿(mào)和市場信息、旅游、文化體育、科技、社會等方面。近年來安莎社對其新聞作了很大改革,加強了新聞預報、國內(nèi)外簡訊、報刊摘要、外貿(mào)與市場行情、出口商品形勢分析、外匯匯率等欄目,并大大加強了經(jīng)濟新聞與信息的報道。(主要特色)
安莎社同世界67家通訊社簽有交換和使用新聞的合同,包括法新社、合眾國際社和路透社等。該社同新華社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友好的合作關系。1963年兩社簽訂了互相提供圖片的合同。1971年相互派常駐記者。1978年簽訂兩社新聞合作協(xié)定。(機構合作)
安莎社同包括新華社在內(nèi)的中國多家媒體一直保持著友好的關系。1963年他們同新華社簽訂了互相提供新聞圖片的合同,1971年互派常駐記者,1978年又簽訂了新聞合作協(xié)定。
安莎社前社長塞爾焦•萊普里和前董事長格朗佐托曾先后數(shù)次訪問新華社。新華社幾任社長穆青、郭超人和田聰明也不止一次訪問過安莎社。
早在1968年,安莎社就建立了駐北京分社,據(jù)說第一位駐京記者是一位年逾花甲且十分能干的老頭,正是由于他的不懈努力,建社初期千頭萬緒的工作都被輕易化解。那時,現(xiàn)任社長那塔里剛剛進入安莎社,開始了報道國際新聞的第一步。(安莎社同中國的關系)
4、奧遜•威爾斯
奧遜•威爾斯(OrsonWelles),1915年5月6日生于美國威斯康辛,1985年10月10日逝世于洛杉磯,集演員、導演、編劇、制片人等多種角色于一身的電影天才。
作為演員,他參與了一百多部電影(包括配音);作為編劇,他寫了42個劇本;作為導演,他執(zhí)導了近40部影片。1975年,AFI授予威爾斯終身成就獎,不過,奧遜•威爾斯對于電影的貢獻,令無數(shù)后人仰望,這遠遠勝過任何榮譽。
個人評價:
威爾斯認為“歷史是短暫的”。生活在20世紀也好,18世紀也好,其實和生活在文藝復興時期并沒有什么太大差別?!峨娪笆謨浴酚霸u人讓杜馬其(JeanDomarchi)稱威爾斯為“來自十六世紀的人”,把他比作莎士比亞、塞萬提斯和蒙田。威爾斯不置可否,卻說如果讓他自由選擇生活在某一個時代,他會選擇十二世紀。
他一生的悲劇就是一個中古世紀的騎士的悲劇。如果塞萬提斯筆下的唐吉訶德,威爾斯永遠不合時宜。他向比他強大得多的體制挑戰(zhàn),結果必然遍體鱗傷。
如果來考察威爾斯電影生涯中主演并導演的角色,會發(fā)現(xiàn)相當多角色的命運與他本人的經(jīng)歷極為相似,凱恩、邁克爾•奧哈拉(MichaelO'Hara)、查爾斯•蘭金(CharlesRankin)、弗蘭茲•金德勒(FranzKindler)、謝里夫•奎林(SheriffQuinlin)、福斯塔夫甚至包括奧塞羅——都在心理意義上是個失敗者,哪怕他們在表面上看來可能強大無比,但都并不是自己所幻想成的那樣,他們最后的結局是徹底的坍塌毀滅。
從一方面看來,這便是威爾斯自身的寫照。他過強的統(tǒng)治欲望和常人難及的天賦恰恰是毀滅自己的內(nèi)在動力。
可以這么說,左右威爾斯一生的外部力量有三種,一方來自好萊塢的權勢人物,比如赫斯特及相關力量;一方來自公眾,威爾斯的可悲之處在于他的作品始終無法吸引大量觀眾入場,獲得商業(yè)時代在電影界立足的基礎——票房,這又導致他不會受第一種力量的青睞;第三方來自評論界,以巴贊為代表的歐洲影評人率先“重新認識”威爾斯,他高度評價威爾斯是“20世紀美國的文藝復興人士”,盛贊威爾斯是那種追求只存在于藝術創(chuàng)作之中的圣杯的藝術家。
然而自評論界獲得的聲譽并無助于他再獲得像《公民凱恩》那樣拍片的機會。特呂弗說,“(威爾斯)真正的悲劇在于30年來他花了那么多時間同權力無邊的制片人打交道,他們請他抽雪茄煙,卻連一百英尺的膠片都不舍得給他。”
在英國電影刊物《畫面與音響》每隔十年的史上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評選中,威爾斯和《公民凱恩》幾乎總是雙雙位居第一。
5、泰德·特納
特德•特納全美最大的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CNN的創(chuàng)辦者,開創(chuàng)了世界上第一個全天候24小時滾動播送新聞的頻道,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現(xiàn)的國際電視頻道,1991年《時代》周刊年度風云人物,2001年擔任美國在線——時代華納的副董事長,個人資產(chǎn)高達48億美元,在美國超級富豪中排名第26位。
簡介:泰德•特納(TedTurner),是特納廣播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旗下最著名的媒體當屬CNN娛樂,他曾經(jīng)是好萊塢著名影星的丈夫,擁有三萬多頭野牛(是世界上擁有野牛最多的人),上過91次雜志封面,有400件帆船賽獲勝獎品,以及34份各類學校給予的名譽學位證書,至于媒體封的名號,就更數(shù)不勝數(shù)。
泰德•特納,媒體行業(yè)最后一位具有革命精神和創(chuàng)意的斗士,他創(chuàng)辦的CNN,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民眾和政府的關系。毫無疑問,泰德•特納是一位千年難遇的傳媒大亨,他也是進行人類行為復雜性研究的一樁經(jīng)典個案。
從莫斯科到美國的安科雷季,CNN電視臺每天24小時不間斷地進行著新聞直播。這家在全球設有30多個演播室的電視臺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同時也是贏利最多的電視臺。
泰德•特納當年創(chuàng)建CNN只是一時的心血來潮。在人們心目中,他是精明的企業(yè)家、億萬富翁、帆船比賽冠軍,但在這層堂皇的外殼下隱藏著的是一個脆弱、沖動、愛想入非非的人。不管你是喜歡他還是討厭他,他都是一個值得你去了解的人。
6、NTSC
NTSC是NationalTelevisionStandardsCommittee的縮寫,意思是“(美國)國家電視標準委員會”。NTSC負責開發(fā)一套美國標準電視廣播傳輸和接收協(xié)議。此外還有兩套標準:逐行倒相(PAL)和順序與存色彩電視系統(tǒng)(SECAM),用于世界上其他的國家。
NTSC標準從他們產(chǎn)生以來除了增加了色彩信號的新參數(shù)之外沒有太大的變化。NTSC信號是不能直接兼容于計算機系統(tǒng)的
7、湯姆·布羅考
湯姆•布羅考是美國人心目中最值得信賴的新聞主播。20多年來他一直擔任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晚間新聞節(jié)目的主持人,是NBC保證收視率的一張王牌,而他本人更是獲獎無數(shù)。
湯姆•布羅考,美國最著名的新聞人士之一,獲得過新聞報道的各項大獎:兩次杜邦獎,一次皮博迪獎以及數(shù)次埃米金像獎。從1976年到1981年,他在NBC主持“今日”節(jié)目。
1983年以來,他是NBC“每晚和湯姆•布羅考一起看新聞”節(jié)目的唯一主持人和總編輯。在讀者的強烈要求和積極參與之下,布羅考寫出了精彩的續(xù)集:《美國最偉大的一代如是說》。
這是一個在真實的信件的基礎上寫成的、互動的文本。正如作者所說:“我寫了一本有關美國人的書,而很多美國人寫來了回信。在這本書里,你會直接收到最偉大一代和他們孩子的信;在最偉大的一代和他們的家人傾訴時,有一些是第一次,你會聽到很多心聲和很多的故事。”
他視角獨特,見解深刻,語言優(yōu)美而樸實。1984年,在諾曼底登陸日40周年之際,他赴法國采訪,深受觸動。在醞釀了15年,上百次采訪、收集上百封信年之后,他寫出了《美國最偉大的一代》;一本一代人傳奇人生的總集,一部用許多人物的經(jīng)歷勾畫出的歷史,經(jīng)緯交織,形成了一幅氣勢恢弘、發(fā)人深省的畫卷。
續(xù)集《美國最偉大的一代如是說》同樣精彩。(人物成就)
8、丹·拉瑟
1962年,丹•拉瑟在休斯頓CBS聯(lián)盟電視臺KTRH電視臺工作期間,德克薩斯州海岸發(fā)生了一次特大颶風,他獨自一人在加爾維斯氣象大樓進行現(xiàn)場報道,當海水升到他現(xiàn)場報道的大樓二樓時,他仍然站在攝像機前,三天沒有離開麥克風。他頑強的工作作風與報道能力受到了觀眾的贊揚,稱他是“休斯頓旋風”。
CBS也因此特別聘用了這次災難報道中表現(xiàn)出眾的拉瑟。“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新聞”是丹?拉瑟的座右銘;不畏艱險,報道獨家新聞、重要新聞,是丹?拉瑟一向的工作作風。
在此后的短短五年時間里,拉瑟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地方電視臺播音員成為CBS的明星記者。他以現(xiàn)場即席報道著稱。在長達30多年的廣播電視記者生涯中,他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做過多次高水平的現(xiàn)場報道。
1972年他和克朗凱特一起隨尼克松總統(tǒng)訪華;相隔10多年后,他又來中國報道改革開放、發(fā)展變化中的中國。他曾多次冒著生命危險做過戰(zhàn)地采訪,如報道越戰(zhàn)事件、化妝進入阿富汗報道蘇軍入侵的情景等等。
1975年拉瑟加入了CBS新聞雜志節(jié)目《60分鐘》,為此節(jié)目四處奔波,同時他也向人們證明了自己的特有價值。1968年,CBS在黃金時間推出了《60分鐘》節(jié)目。起初,觀眾并不對它有任何興趣,在美國尼爾森公司測定的65種節(jié)目中中僅排名第五十一位。
然而拉瑟加入這個節(jié)目以后,通過他與同仁的共同努力,節(jié)目收視率上升到了36%,這也使得CBS的新聞節(jié)目創(chuàng)造出了歷史上的第一次盈利。
1981年3月7日,拉瑟成為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晚間新聞》的節(jié)目主持人,他的第一次亮相雖然沒有成功,但憑借著他不懈的努力與超乎想象的進取精神,最終成功地完成克朗凱特接班人的歷史使命。
熒屏上的丹•拉瑟從不擺架子,不以居高臨下的架勢訓人。相反,他是隨和的,親切的,充滿情感的。為了拉近和觀眾的距離,他還常常向觀眾提醒他的德克薩斯的貧苦出身,令觀眾在心理上產(chǎn)生自家人的效應。
在工作中,丹•拉瑟對同事也是平和親切,從不擺明星架子,而是給他們熱心的幫助。對于CBS《晚間新聞》制作人而言,拉瑟向身有許多東西可以給人啟示,他們說,很多新聞是從與拉瑟的一次平常的談話當中感悟到的。
那些記者們都很愛戴他,因為拉瑟總不會忘記在他們交出一份優(yōu)質(zhì)新聞稿后給他們打來表示感謝和慰問的電話。還有,最重要的是拉瑟對新聞的真實性勇于承擔任務,以及他十分尊重新聞采訪過程中的道德觀念。因此,拉瑟成了值得他們信任的人。
丹•拉瑟是當今美國公認的口才最好、風度最佳的一流電視新聞節(jié)目主持人,觀眾從飽經(jīng)風霜的拉瑟身上看到當代美國電視新聞節(jié)目主持人最理想的氣質(zhì):成熟、權威。
1931年,出生于美國得克薩斯州;
上世紀50年代,開始進入新聞界;
1963年,首先報道了肯尼迪遇刺事件,后被任命為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駐白宮記者;
1972年,作為CBS記者跟隨尼克松總統(tǒng)出訪中國,成為第一批到中國訪問的美國記者之一;
1981年,成為《CBS晚間新聞》節(jié)目主播。
2005年,離開《CBS晚間新聞》,到《60分鐘》當全職記者。
2006年6月底,因故離開《60分鐘》,離開工作了44年的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
2006年底,與媒體巨頭馬克?古本簽了3年的合同,每年制作42小時新聞節(jié)目,在古本的高清晰電視網(wǎng)播出。
拉瑟曾陸續(xù)報道過“水門事件”、越南戰(zhàn)爭、海灣戰(zhàn)爭、伊拉克戰(zhàn)爭等重大事件,與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的湯姆.布羅考和美國廣播公司(ABC)的彼得.詹寧斯并稱美國三大王牌主播,但他因在2004年美國總統(tǒng)競選前夕誤報布什服役紀錄,被迫離開“晚間新聞”,在CBS另一高收視節(jié)目“60分鐘”中擔任記者。
9、彼得·詹寧斯
美國ABC王牌主播——彼得·詹寧斯
彼得•詹寧斯(PeterJennings),男,1938年出生于加拿大多倫多的一個新聞世家,詹寧斯的父親查爾斯•詹寧斯是加拿大著名新聞記者和電臺播音員。據(jù)報導歲大的播音室展示他在播音方面的才華了。
詹寧斯本人的正式學校教育并不完整,他曾先后在加拿大三一學院、卡爾頓大學,以及美國新澤西州的萊德爾學院讀過書,但是他的記者工作經(jīng)驗主要是后來在實踐中得到的。
詹寧斯最早涉足電臺和電視臺是他二十多歲時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為一家小電臺作記者,后來由于出色地報導了一次鐵路事故而來到加拿大第一家獨立電視臺工作。在加拿大電視臺,詹寧斯英俊的相貌、優(yōu)雅的風度受到美國廣播公司(ABC)的注意,于是,1寧斯二十六歲到美國,到美國廣播公司(ABC)作新聞記者。
1965年,美國廣播公司(ABC)破格提拔詹寧斯擔任晚間新聞節(jié)目主播,在美國電視界引起一定爭議。而后迫于壓力,,也持晚間新聞節(jié)目三年之后美國廣播公司(ABC)把他調(diào)離主持人的位置,派他到意大利羅馬,擔任駐外記者。
從1968年到1974年,詹寧斯一直擔任美國廣播公司(ABC)駐外記者,除羅馬外,詹寧斯還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率先要電區(qū)的第一個記者站。在駐外記者的職位上,詹寧斯的新聞報導技巧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別是七年駐中東首席記者的經(jīng)歷不僅使詹寧斯增加了閱歷,也使他在國際新聞界獲得了很高的知名度。
1975年,詹寧斯回到美國,擔任美國廣播公司(ABC)駐首都華盛頓記者和早間新聞節(jié)目主持人。1977年,當時擔任埃及總統(tǒng)的薩達特特邀詹寧斯報導埃及與以色列締結和約的重大新聞。
1978年,在國際新聞界具有很高聲譽的詹寧斯再次成為同行羨慕的對象。這次,詹寧斯成為第一位采訪當時還在巴黎的阿亞圖拉•霍梅尼的美國記者,并隨后與霍梅尼搭乘同一架飛機前往伊朗。
1978年,重新命名的美國廣播公司(ABC)“今晚世界新聞”開播,詹寧斯重回主持人崗位,擔任今晚世界新聞節(jié)目主持人之一。五年以后的1983年,詹寧斯成為今晚世界新聞主播,這時距詹寧斯當年離開這一職位已經(jīng)有十五年了。不過,那時的詹寧斯通過多年駐外記者的閱歷早已躍升世界知名記者的行列,已經(jīng)非昔日初出茅廬的詹寧斯所能相比了。
詹寧斯一生采訪過許多重大新聞,從1960年的柏林墻建立,之后的越戰(zhàn),再到上世紀90束,他。美國“9•11”事件發(fā)生時,他連續(xù)轉播60個小時,沒有休息,創(chuàng)下ABC歷史紀錄。他對新聞的熱情,可見一斑。他的報道足跡踏遍全球,幾乎成為美國電視臺重大新聞的代名詞。
詹寧斯樂觀開朗的性格也頗有感染力。在四個月前他當眾宣布,長期吸煙的習慣使他患上了肺癌??伤麡酚^地表示,他將會繼續(xù)播出。宣布消息的那天晚上,他用嘶啞的聲音說:“狀況好的時候,我的聲音不會這樣的。”
但是從那以后,他還是未能重續(xù)播音生涯。美國當?shù)貢r間2005年8月7日,詹寧斯因患肺癌在紐約家中離世,享年67歲。隨著詹,最個時代主播標志也退出了舞臺,但詹寧斯對事物的堅持與他親切溫和的聲音將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10、彼得·詹寧斯-報道風格
冷靜到近乎冷酷
在過去的那些歲月中,詹寧斯作為記者和主播,在世界各地報道新聞,他從這些經(jīng)驗中吸取營養(yǎng),培養(yǎng)出了一種獨特的個人風格:當新聞事件在直播中展開的時候,詹寧斯總是能以一種冷靜到冷酷的態(tài)度來描述它們。
1972年9月5日,詹寧斯在慕尼黑報道奧運會。在這一屆奧運會上,阿拉伯恐怖分子綁架并殺死了以色列運動員。熟悉這個恐怖組織歷史的詹寧斯對這一事件進行了冷靜全面的系列報道,為了拍到恐怖分子的清晰畫面,他和攝像師一直努力將攝像機向恐怖分子移近。
巴巴拉?馬圖索在她撰寫的《晚間明星:打造廣播公司新聞主播》中評價詹寧斯在那次報道中的表現(xiàn)說,他展現(xiàn)出“相當?shù)挠職?rdquo;,她認為詹寧斯的那一系列報道是“現(xiàn)場直播出現(xiàn)以來最扣人心弦的報道”。
29年之后,“9•11”事件發(fā)生了,在兩架飛機撞進世貿(mào)雙子塔后僅僅幾分鐘,詹寧斯就出現(xiàn)在了直播新聞中,在之后的12小時里,他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崗位,在“9•11”之后的第一周里,他主持新聞的時間達到了60個小時。
在播報這一震驚世界的新聞時,即使冷靜如詹寧斯,也在無數(shù)觀眾的注視下發(fā)出了“上帝啊”的驚嘆,表現(xiàn)出了非常罕見的脆弱。
《華盛頓郵報》電視批評家湯姆夏萊斯曾經(jīng)這樣贊揚詹寧斯有關波斯尼亞戰(zhàn)爭的特別報道:“在他周圍的廣播公司新聞日漸變得低俗的時候,他成功地保持了他的威嚴和形象。
他的報道遠遠超越了沖突本身,……他的報道并不是血腥的或者是充實色情的,可能也不會贏得很高的收視率,但是那卻是電視新聞本來應該的樣子……美國廣播公司新聞會記住詹寧斯那樣的報道。
11、賽博
賽博空間(CyberSpace)這一概念最早由威廉•吉布森在他的科幻小說《神經(jīng)浪游者》中最早提出,他將賽博空間定義為由計算機生成的景觀,是連接世界上所有人、計算機和各種信息源的全球計算機網(wǎng)絡的虛擬空間。
這一概念很快在計算機工業(yè)和關于信息技術的理論思考中成為一個流行詞匯。賽博空間提出的時間不長,由于它本身有虛擬、計算機化、數(shù)字化、網(wǎng)絡化及多維等含義,關于它的概念尚未有一個明確、統(tǒng)一的中文定義。
但是可以這樣理解:賽博空間是一個多維虛擬空間,它的數(shù)據(jù)信息存儲在計算機網(wǎng)絡上,任何一個虛擬空間的產(chǎn)生都依賴于存儲在因特網(wǎng)內(nèi)的電子數(shù)據(jù)。盡管它存在的歷史還不到二十年,但是發(fā)展速度非常驚人,很快就遍及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網(wǎng)絡———因特網(wǎng)。
賽博空間(Cyberspace)是哲學和計算機領域中的一個抽象概念,指在計算機以及計算機網(wǎng)絡里的虛擬現(xiàn)實。
賽博空間一詞是控制論(cybernetics)和空間(space)兩個詞的組合,是由居住在加拿大的科幻小說作家威廉•吉布森在1982年發(fā)表于《omni》雜志的短篇小說《融化的鉻合金(BurningChrome)》中首次創(chuàng)造出來,并在后來的小說神經(jīng)漫游者中被普及。
12、阿帕網(wǎng)
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組建的計算機網(wǎng)。ARPANET是英文AdvancedResearchProjectsAgencyNetwork的縮寫,又稱ARPA網(wǎng)。
阿帕網(wǎng)于1968年開始組建,1969年第一期工程投入使用。開始時只有4個節(jié)點,1971年擴充到15個節(jié)點。
經(jīng)過幾年成功的運行后,已發(fā)展成為連接許多大學、研究所和公司的遍及美國領土的計算機網(wǎng),并能通過衛(wèi)星通信與相距較遠的夏威夷州、英國的倫敦和北歐的挪威連接,使歐洲用戶也能通過英國和挪威的節(jié)點入網(wǎng)。
1975年7月阿帕網(wǎng)移交給美國國防部通信局管理。到1981年已有94個節(jié)點,分布在88個不同的地點。
阿帕網(wǎng)的主要特點是:①可以共享硬件、軟件和數(shù)據(jù)庫資源。②利用分散控制結構。③應用分組交換技術(包交換技術)。④運用高功能的通信處理機。⑤采用分層的網(wǎng)絡協(xié)議。
這些特點在美國和西歐后來組建的計算機網(wǎng)中(如歐洲信息網(wǎng)EIN,法國的CYCLADES,美國的TYMNET,CYBERNET,TELENET,AUTODIN2等)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進一步的發(fā)展。
(實習小編:加油豬)
關于"最后階段,真題的正確打開方式_備考經(jīng)驗_考研幫"有15名研友在考研幫APP發(fā)表了觀點
掃我下載考研幫
最新資料下載
2021考研熱門話題進入論壇
考研幫地方站更多
你可能會關心:
來考研幫提升效率